立窯中窯襯耐火保溫材料的作用
瀏覽次數(shù):911 發(fā)布日期:2017年6月13日
立窯中窯襯耐火保溫材料的作用
1、保護筒體
立窯是一個高溫煅燒設備,料球在燒成帶的煅燒溫度達到1450℃,然而立窯筒體只是一個用一厘米厚的鋼板卷制成的外殼,必須要求具有一定強度和密封性能的窯襯材料進行保護,共同承擔來自窯內物料和氣體的高溫、高壓、腐蝕、磨損作用,以完成物料在窯內的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過程。
2、減少熱損失
每生產一噸熟料,需要消耗發(fā)熱量為5500×4.18kJ/kg的實物煤146~200公斤,其中真正用于熟料煅燒的煤約80公斤,亦即理論熱耗僅占51%;另外,蒸發(fā)料球水分的熱耗占15.8%、熟料帶走6.5%、煙氣帶走5.2%,其余22.55%為包括“窯壁散熱”在內的各種熱損失。因此,窯襯材料的隔熱保溫性能對于立窯煅燒節(jié)能十分重要。
3、穩(wěn)定熱工制度
在立窯內,物料主要依靠自重作垂直向下的運動,相互之間交叉換位較少,導致料球受熱不均;加之窯體結構帶來的先天不足,如:“邊風過剩、中心通風不良”及窯壁散熱損失等原因,使中部需要熱量少、邊部需要熱量多,在立窯的同一斷面上,煅燒所需要的熱量不同,一般情況下,邊部比中部多需要(300~500)×4.18kJ/kg的熱量,這給生產工藝及煅燒操作帶來困難。從傳熱角度考慮,優(yōu)化窯襯材料、強化隔熱保溫效果、減少窯壁散熱損失,是均衡立窯斷面熱力強度、穩(wěn)定熱工制度的選擇。
4、改善立窯煅燒狀態(tài)
窯體內壁的形狀由窯襯材料砌筑所決定,它直接影響著窯內風、料、煤的動態(tài)三平衡。上部預燒帶的喇叭口角度、下部冷卻帶的倒喇叭口和倒階梯形式,對控制立窯煅燒過程中的加料速度、上火速度、卸料速度三平衡至關重要。它不僅引導邊風向窯中心移動、強化中心通風,而且在冷卻帶逐步擴大物料之間的空隙率,減小通風阻力、預熱底風、改善熟料質量;近年來研制的新型節(jié)能窯襯材料,配套合理、熱阻增大,還可以適當減薄立窯襯里厚度,在窯體規(guī)格不變的情況下,擴大窯內有效容積,提高單機生產能力及熟料臺時產量。
上一篇:不定形耐火材料提高窯口等使用壽命
下一篇:提高鋼包使用壽命和降低耐火材料單耗